2019年中國煤炭行業重要數據速覽 |
||
|
||
1、2019年鋼鐵、煤炭去產能任務全面完成 1月15日,國新辦就2019年中央企業經濟運行情況舉行發布會。國資委新聞發言人彭華崗表示,2019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化,壓減工作提前完成,累計減少法人超過1.4萬戶;鋼鐵、煤炭去產能任務全面完成;中船工業和中船重工重組、保利重組中絲集團、國家管網公司掛牌組建,國有資本配置效率進一步提升,整體功能進一步優化。 此外,國有企業改革邁出重要步伐,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不斷完善,混合所有制改革向縱深推進。
2、2019年進口煤炭29967.4萬噸 增長6.3% 海關總署1月1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2019年12月份進口煤炭277.2萬噸,同比減少745.8萬噸,下降72.90%;環比減少1800.9萬噸,下降86.66%。12月份煤炭進口額為19370萬美元,同比下降73.65%,環比下降87.89%。據此推算進口單價為69.88美元/噸,環比下跌7.09美元/噸,同比下跌1.97美元/噸。2019年1-12月份,全國共進口煤炭29967.4萬噸,同比增長6.3%;累計進口金額2339470萬美元,同比下降5.5%。 中國2019年12月份出口煤炭67.5萬噸,同比增加36.5萬噸,增長117.74%;環比減少11.7萬噸,下降14.77%。12月份煤炭出口額為9030萬美元,同比增長68.79%,環比下降13.01%。據此推算出口單價為133.78美元/噸,環比上漲2.72美元/噸,同比下跌38.80美元/噸。2019年1-12月份,全國共出口煤炭602.5萬噸,同比增長22.1%;累計出口金額93380萬美元,同比增長18.6%。
3、2019年全國規模以上原煤產量37.5億噸 同比增長4.2% 國家統計局數據,12月份,原煤產量3.3億噸,同比增長2.4%,增速比上月回落2.1個百分點;日均產量1070萬噸,環比減少44萬噸。 煤炭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煤炭優質產能不斷釋放,2019年原煤產量37.5億噸,比上年增長4.2%。
12月份,煤炭進口量同比下降72.9%。2019年進口煤炭3.0億噸,比上年增長6.3%。
煤炭價格回落。12月27日,秦皇島港5500大卡、5000大卡和4500大卡煤炭綜合交易價格分別為每噸549元、493元和443元,比11月29日分別回落8元、6元和5元。
4、我國煤炭年產量超10億噸省區誕生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原煤產量(規模以上口徑,下同)37.5億噸,比上年增長4.2%。 全國25個產煤省區中,8個省區產量超過1億噸。分別為:內蒙古、山西、陜西、新疆、貴州、山東、安徽和河南,產量排序與上年相同。其中,內蒙古產量為10.35億噸,同比增長8.5%,成為我國首個年產量過10億噸大關的省區。山西、陜西分列二三位,產量分別為9.71億噸和6.34億噸,分別增長6.1%和1.7%。10個省區年產量不足1500萬噸,其中:福建、江西、廣西、湖北和北京等五省區市年產量不足1000萬噸。 從數據可以看出,我國煤炭生產進一步向主產區集中。25個產煤省區合計雖然增長4.2%,但僅有8個產量增長,其余17個產量出現下降。排名前五位的省區全部增長,而排名后12位的省區中,除青海外,其余11個全部下降。 晉陜蒙三省區原煤產量合計達到26.4億噸,占全國的70.5%,比重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三省區合計增產14796萬噸,占全國增量的97.3%。排名后十位省區合計產量為7557萬噸,僅占全國產量的2.02%,比重比上年下降0.36個百分點。 2019年1-12月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原煤產量排名(分地區)
5、我國第二個年產量超兩億噸煤炭企業誕生 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統計與信息部快報統計,2019年,我國原煤產量超億噸以上煤炭企業為7家,分別為國家能源集團、中煤能源集團、同煤集團、陜煤集團、兗礦集團、山東能源集團和山西焦煤集團,與上年相同。七大集團產量合計約為14.6億噸,同比增產約0.5億噸,占全國原煤產量的38%左右。 從產量變化情況看,7大集團有升有降。其中,國家能源集團產量5.1億噸,近年來首次出現下降;中煤集團產量首次突破2億噸,成為第二個年產量過2億噸煤炭企業;同煤集團增量最多,達到3500萬噸以上;山東能源集團下降幅度最大,超過15%;陜煤集團、兗礦集團、山西焦煤集團產量小幅增長。 另據初步統計,2019年,陽煤集團、潞安集團、國家電投集團、河南能源集團原煤產量超過8000萬噸;超5000萬噸煤炭企業為18家,比2018年減少1家,總體產能規模較上年變化不大。
6、我國已建成200余個智能化采煤工作面 將開展煤礦智能化建設三年行動 1月7-8日,2019年全國煤礦安全生產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局長黃玉治在會上介紹了煤礦智能化建設情況。 去年以來,《煤礦機器人重點研發目錄》和3個煤礦機器人研發指南印發,2019年世界機器人大會煤礦機器人專題論壇召開,將煤礦智能裝備和機器人研發應用納入煤礦安全改造專項資金等政策支持范圍,積極推進跨界合作和產學研用橫向合作。 采煤工作面機器人群、鉆錨機器人、選矸機器人和巡檢機器人已在煤礦井下應用,全國已建成200余個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山東、河南等出臺相關指導意見和激勵政策,召開現場會,大力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 目前,國家局正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開展煤礦智能化建設三年行動,在智能打鉆、連續化輔助運輸、智能掘進上開展科技攻關。 據悉,今年還將適時召開現場推進會,推動央企和國企帶頭上、災害嚴重煤礦優先上、高危和繁重崗位盡快上。 會議要求各地要結合實際制定實施方案,確定目標任務規劃,進一步爭取相關政策及資金、科技立項支持,特別是山東、河南、安徽、山西等災害重、人員多的地區,要率先建成一批100人以下無人(少人)智能化礦井。
7、2019年全國煤礦百萬噸死亡率0.083再創歷史新低 在1月7日舉行的全國煤礦安全生產工作會議上,國家煤礦安監局黨組書記、局長黃玉治表示:2019年全國煤礦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煤礦事故死亡起數170起,同比減少54起,下降24.1%。煤礦事故死亡人數316人,同比減少17人,下降5.1%。百萬噸死亡率0.083,同比下降10.8%,連續3年零1個月沒有發生特別重大事故。 其中,北京、江蘇、福建沒有發生煤礦事故,內蒙古、遼寧、黑龍江、安徽、山東、河南、湖北、廣西、重慶、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兵團等沒有發生較大以上煤礦事故。煤礦安全生產形勢取得了“一增四降”的成就,即在煤炭產量凈增長1.8倍的情況下,事故死亡人數、重大事故、特別重大事故、百萬噸死亡率四項指標的降幅均在95%以上。 |
||
關閉窗口 |